www.xfrwhyjw.com

打造全球最权威的“冼夫人文化研究”政府网

建设全球最全面的“冼夫人文化资料库”

7

“真御史”黄子平

日期:2018-03-18     来源:网络    作者:
分享到:

黄子平(公元1351~1424),字逢熙,号观澜,元末仁宗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庚寅月甲子日生于高州路电白县长山村(今广东省茂名市茂港区七迳镇东山村委会长山村,在电白县城水东西北方向约十里)。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八月十六日,黄子平寿终长山村,享年74岁。

 

人物生平

黄子平 黄子太

黄子太,字逢时,子平长兄,生卒年月不详。

黄氏兄弟祖籍在福建莆田潘里乡黄巷村。宋末元初,其祖父黄麟书为避兵祸,一路南下经商至电白,初居那珠村,后居长山村,成为长山黄氏开基始祖。子太、子平的父亲黄杲,字仁甫,号阳明,是黄麟书次子。黄麟书毕生经商,颇有家资。黄杲少年时家境比较富裕,衣食无忧,从小便立下大志。及长大,从师访友,一心攻读经书。他为人仗义疏财,乐善好施,凡有家境困难者,求助于他,无不解囊相助。黄麟书去世后,黄家日渐衰微,以至捉襟见肘,家徒四壁。黄杲不得不放弃学业,经营生产,勤俭积累。几年之后,家境逐渐好转,娶了杨、王二房妻室,先后生下子太、子平、子安、子宁、子明、子静、子国、子家八个儿子,黄子平排行老二。

黄杲因中途辍学,未能实现理想和抱负,深感遗憾,喟然叹道:"我父亲自闽入粤,毕生经商,我又被家庭所拖累,不能显宗耀祖。如今怎能再让八个儿子失学,辱坠先人之德,而同市井俗人一样呢?"于是便让子太、子平先入私塾就读。

水东原本是一个小渔村,因为地处南海之滨,水陆交通发达,过往商旅上广州,下雷琼,必经此地,加上那里是天然港湾,过往商船常到港内避风和补充给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颇为繁忙的小商港。当时黄杲就在水东的一家山东人开的当铺里打工,一家人都住在老板安排的宿舍里。

老板夫妇年过半百,一直苦无后嗣。他们见黄杲八个儿子个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心中对子太、子平尤其喜爱,于是便找个机会向黄杲提出了把子平过继给他们当养子的请求,被黄杲婉拒了。老板夫妇非常失望,不过从此也没有再提及此事,黄杲也就渐渐淡忘了。然而那老板却并未死心,后来找准机会,将子太拐走了,还留书给黄杲,极言自己老来无子,晚景无着之惨状,请求黄杲能够谅解。又言因与子太朝夕相处,情深难舍,已将他带回山东老家,收为养子,定然将他视如己出,悉心教养,请君勿念。留下房产当铺等相赠,以作补偿云云。黄杲夫妇只知道老板家在山东,却并不知具体在何处,看了书信,只好徒叹奈何。

从此以后,黄杲夫妇更加细心地照顾几个儿子,并随年龄的增长,将他们一一送进私塾读书。兄弟七人也挺争气,子安当了廪生、儒官,子宁、子国是庠生,子明是同知,子静、子家是寿官。子平表现尤其出色,在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甲子科乡试中考取经魁(全省单科第一名)。次年进京赶考,考中进士,名列乙丑科二甲二十六名(黄氏谱牒载为二甲十三名)。而令人感到万分意外的是,一同中进士的竟然还有兄长子太。原来,子太自从被拐到山东后,一直不肯更改姓名,二十余年来发愤苦读,终于中了进士。兄弟同科,久别重逢,真可谓惊喜万分。

此事传到当朝天子朱元璋的耳中,朱元璋特地召见了黄氏兄弟,并恩准他们一同衣锦还乡。消息很快传回家乡,粤西上下轰动一时。黄氏兄弟失散二十多年后在京师重逢,并且成为同科进士的事迹,更是被时人传为佳话。

还乡路上,子太曾经对子平说道:"此次还乡,归宗认祖,我再也不回山东了。"子平劝道:"兄长请三思,弟以为此举不妥。山东二老虽使我兄弟骨肉分离二十余载,然其于兄却有养育之恩,兄有今日之成就,其功不可没。况我中华自古以孝为先,二老如今年事已高,其若有个三长两短,兄岂非落下个不孝之名哉?于情于理,兄亦应好生奉养之,以终其天年。弟料想爹娘若知此事,亦会如此认为。"子太觉得言之有理,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子太娶妻原氏,后来官至奉政大夫(正五品)。因其入籍山东,其生平与后裔等情况不详。

黄子平初官从侍郎监察御史,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擢升为山东道御史(正七品),因表现突出,不久又升为山东、云南、京畿三道御史。这次提拔,黄子平的品级虽然没有提高,但其负责监察的范围却扩大了几倍。各道(全国共十三道)监察御史,为中央监察机关都察院直接行使监察权的骨干专职官吏,既受都察院的管辖,又可以不受都察院的统制而独立行事,有事可单独进奏天子。至于派遣充任巡按者,则代天子巡狩,权力更崇重。

正当黄子平连连升职,仕途坦荡之际,父母却先后逝世了。黄杲终年七十六岁,明太祖下诏追赠为奉政大夫兼山东、云南、京畿三道御史。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太祖皇帝称赞道:"黄子平可称为真御史矣!"遂擢升黄子平为正三品的都察院副都御史,其职掌是"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是都察院分领院务的副长官,同时也是电白县在历朝中级别最高的中央官员。

黄子平的四个儿子也有不俗的成就。其中,长子龙生(公元1372~1432)为邑庠生,官授县丞;次子虎生(公元1373~1465)为郡廪生,授梧州通判,封承德郎;三子鸾生(公元1375~1460)为郡廪生,授儒官;四子凤生(公元1376~1443)为县增生,授简校郎。至此,长山黄氏成为岭表望族,黄子平也实现了其父"显宗耀祖"的夙愿。

黄子平生性刚正不阿,不畏强御,以直言敢谏,激浊扬清著名,极得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明朝初年,天下甫定,百废待兴。一些武将功臣恃势横行,弄得怨声四起。黄子平任京畿御史期间,对一些恃势欺人者、无理取闹者,一律予以坚决抵制或弹劾,以匡扶正气,让百姓稍得安宁。擢升副都御史后,他目睹了一些元朝降将在攻克两粤地区中战功显赫,后又受命伐蜀,所向披靡,屡立奇功,很被朱元璋器重,他们以功臣自居,意气骄横,多为不法。他因此多次面谏和上书直谏,深得朱元璋的赞赏和称誉,曾多次在众位公卿大臣的面前称赞黄子平为名副其实的都御史。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肃清逆党后,榜列勋臣57人,黄子平那时仍是道官,虽未授功勋之誉,但在授勋会上也请他参加,并大赞黄子平为"真御史"

黄子平初入京为官时,与同科进士练子宁(?~1403)交好,二人比邻而居,常常"出则并辔,居则联榻,官则同僚,如是者累年(练子宁语)",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练子宁善文章,黄杲逝世时,他刚刚擢升为副都御史兼翰林院编修,黄子平请他为父亲写传,"以诏来裔"。因"帝初立,国家多事",练子宁一直没写成,直到黄子平擢升为副都御史后,他才写成《明诰授奉政大夫山东云南京畿三道御史黄阳明公传》交给黄子平。

黄子平娶有潘氏、梁氏二房妻子,其中潘夫人乃是宋末茂名县尹、抗元英雄潘惟贤的玄孙女。南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为了掩护宋幼主南逃,潘惟贤及其长子潘斗辅在抗击元军的战斗中先后壮烈牺牲,仅次子潘梅牕幸存。大约在洪武三十年,潘氏家族因事获罪,险遭灭族。黄子平积极设法营救,并先后十次上表,终于救下潘氏一族。他根据潘惟贤父子的事迹写成的传世名篇《潘氏三贤记》就创作于这一时期。后来,他又奏请朝廷,敕封潘惟贤为宋忠臣,斗辅、梅牕为孝子,将潘氏父子作为忠臣孝义的代表大力宣传、旌表,潘氏三贤由是名垂青史。潘氏一族感念黄子平的恩德,在黄子平逝世之后,将他的灵位供奉于宗祠正中上首,教育子孙要世代膜拜,勿忘恩公;每逢祭祀,必先祭祀黄子平。这已经成为潘氏后人数百年不变的传统。




Copyright ©www.xfrwhyjw.com

“冼夫人文化研究”政府网

技术支持:致远世纪网络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