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frwhyjw.com

打造全球最权威的“冼夫人文化研究”政府网

建设全球最全面的“冼夫人文化资料库”

8

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的爱国主义精神意蕴及其当代教育价值

日期:2021-05-27     来源:    作者:吴冬梅 周汉杰
分享到: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本文从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理念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出发,探索本土历史文化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独特价值,以增强青少年学生对历史和国家的亲切感、认同感和荣誉感,提高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冼夫人;好心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特有的宝贵而丰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资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全面发掘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宣传具有爱国情怀的地方先贤、知名人物,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深刻挖掘岭南圣母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理念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生动的本土历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资源教育青少年学生,既能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能增强其对历史和国家的亲切感,在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冼夫人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越首领,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高凉(今广东茂名地区)人。冼夫人在其90年的生命历程中,历经梁、陈、隋三朝,统领广东、广西、海南及部分东南亚地区,周恩来总理赞誉其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作为岭南百越民族的首领,冼夫人在其波澜壮阔的人生中所形成的精神价值,概括起来就是她对自己平生所作所为总结出的五字真言:“唯用一好心”。

 

一、“唯用一好心”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

(一)“唯用一好心”突破了狭隘的“乡土爱”,走向了“全民族爱”,是爱国主义的精神升华

冼夫人生逢国家时局最混乱之时的南北朝时期。其时,北方战争频繁,岭南社会则相对稳定,冼夫人拥有六个州的地域和雄厚的武装力量,完全有实力称霸岭南,但是冼夫人为了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减少战争对人民、对经济、对社会的损害,舍弃一己私利,不称王、不独霸,顺应历史潮流,坚持带领岭南百越人民投入祖国的怀抱。[1]冼夫人这位岭南百越民族的领袖,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作为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在梁、陈、隋三代朝政更迭的紧要关头,总是勇立潮头,排除一切困难和阻碍,屡次带领百越各族征战沙场,坚决打击分裂国家、损害民族团结的豪强势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广州刺业欧阳纥起兵反叛朝廷时,冼夫人坚决举起平灭反贼的大旗,欧阳纥为了胁迫冼夫人就范,诱捕了她的儿子冯朴,冼夫人冒着儿子被杀的危险,毅然起兵讨伐叛逆,使广东地区统一安定局面得以保全。番禺人王仲宣起兵谋反,派陈佛智带兵围困隋军,冼夫人派孙子冯暄解救。但冯暄与谋反的陈佛智交往密切,按兵不动,贻误战机。冼夫人毫不徇私,当机立断,将冯暄下狱问罪,改派另一孙子冯盎出讨叛军,粉碎了王仲宣反叛的企图,维护了祖国的统一。随后冼夫人兵出南海,史载,冼夫人70多岁还戴盔披甲,“乘介马。张锦伞、领彀骑”,巡抚广东、广西20余州,苍梧、冈州、梁化、藤州、罗州等地纷纷归顺,使岭南服从统一的中央政权。在逝世前一年冼夫人还带着朝廷的诏书,亲临十余州且直渡海南岛,请命朝廷设置崖州,使海南在遥领500多年后,重新归属中央朝廷,中央政府与海南的关系日益紧密并延续至今。[2]

冼夫人时刻以祖国统一和全民族利益为出发点,并以此来支配自己的实践并影响后世子孙。冼夫人经常教导子孙:“情在奉国,深识正理”,要求后辈能够在各种利益和诱惑面前坚守本心,将忠贞不移的爱国报国之志世代传承。冼夫人之孙冯盎,英勇善战,隋朝灭亡后,尽有广州、梧州、海南数千里的土地,有人劝他自立为南越王,他坚决不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以岭南二十州归唐,避免了因割据而引发的战乱之苦,这都得益于冼夫人“唯用一好心”思想影响、教化而确立的“全民族爱”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

从思想意识到社会实践,证明了冼夫人突破了狭隘的“乡土爱”,走向了“全民族爱”,是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她深刻地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岭南百越各族安宁生活和社会繁荣的基础。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的家国情怀和思想意识,是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的“好心”。“好心”是冼夫人最朴素、最核心的思想灵魂,是冼夫人爱国爱家亲民精神的典范,标志着冼夫人的思想观念和地理概念都突破了诸侯国疆界对自己感情的限制,扩大到爱整个中华民族,故此总能在历史关口,顺应历史潮流,致力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岭南地区民族团结、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繁荣。因其卓著功勋,冼夫人先后被七朝君王敕封,被百姓尊称为岭南“圣母”,《北史》《隋书》《资治通鉴》等史书均为她立传。总之,冼夫人“唯用一好心”衍生出来的爱国行为突破了“父母之国”或某一诸侯国的范围,以天下为己任,突破了狭隘的“乡土爱”,走向了以统一和谐为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的“全民族爱”,是爱国主义的精神升华。

(二)“唯用一好心”体现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主义思想,是爱国主义的崇高境界

“民本”一词出自《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思想是古代中国先进的治国理念,当官要为民做主,君主和官员的责任是治理好国家,管理、爱护好人民,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国家的根本利益,唯此才能实现社会的安定繁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冼夫人无论是作为百越民族领袖,还是作为朝廷的政府官员,都非常注重民众的利益。冼夫人未出阁时,她“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隋书·谯国夫人传》)“自是溪洞之间,乐樵苏而不罹锋镝者数十年”。陈永定元年,冼夫人的丈夫冯宝去世,当时正值陈朝取代梁朝,岭南大乱。此时,冼夫人以首领身份安抚百越各族,保护民众,稳定局面,岭南数州在乱局下安然无恙。隋仁寿元年,番州总管赵讷贪婪暴虐,俚僚人民反叛逃亡,岭南地区再次陷于动乱。当时被封为谯国夫人并以军功开幕府的冼夫人上书朝廷控告赵讷,提出安抚百姓之策。隋文帝采纳了冼夫人的意见,惩处了赵讷,并委派冼夫人招抚叛亡的俚僚各族。冼夫人亲自载着诏书,担当使者,巡抚十多个州,宣读朝廷旨意,使叛乱逃亡的俚僚人民都重新归附朝廷,岭南重获安定。[3]

冼夫人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己任的仁爱精神,不仅与她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相统一,更是冼夫人 “唯用一好心”精神内涵的深刻体现。正是基于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期待人民安居乐业这一良好用心和美好愿望,冼夫人才能做到以民为本,始终坚持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和社会进步,使岭南地区近百年长期稳定,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三)“唯用一好心”体现了“汉俚融合,民族团结;革旧布新,改造社会”的和谐进取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民族融合方面,冼夫人表现出“敢为人先”的博大气概。主张汉越通婚,革除旧弊,在血统上促进汉俚融合,营造亲善和睦的血缘环境。冼夫人不仅带头与汉官冯宝结婚,她的儿子冯仆也取越女为妻。在她的影响下,岭南地区汉越通婚十分普遍,汉俚融合,促进了民族融合以及岭南文化的发展。

为了促进岭南百越民族的发展,冼夫人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学习吸收中原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礼仪制度。积极支持汉官“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的措施。“修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并“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推行汉族“学而优则仕”制度,“以礼义威信镇于俗,汲引文化、士相与诗歌,蛮中化之。”使野蛮愚昧的岭南出现了“蕉荔之圩,弦诵日闻”(道光《广东通志》)。在冼夫人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下,百越各族学习汉人先进文化和道德伦理,教化俚僚,改革原有的陋习,“使从民礼”,不仅进一步促进汉俚融合,也更好地营造了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岭南百越民族涌现出一批被先进汉文化洗礼的知识分子。《高州府志》记载:“渐袭华风,体明之化,沦治于兹,椎跣变为冠裳,侏离化为弦诵,才贤辈出,科甲蝉联,彬彬然埒于中土”的景象正是当时岭南社会的生动写照。《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四)也记载:“到了唐代,唐太宗在未央宫大宴群臣时,曾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南蛮酋长冯智戴(冼夫人的曾孙)咏诗。宴会完结时,唐太宗笑着说:’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4]

为了发展岭南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冼夫人革新百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引进中原铁犁铁耙以及先进的冶炼技术,改进、更新了落后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岭南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使百越民族从“火耕水耨”的原始部落时代进入了农业生产和手工贸易双重繁荣的发展阶段。粤西一带所出产的葛布、都落布、吉贝布等棉麻制品和陶瓷器具甚至被列为朝廷贡品。漠阳江、鉴江、九州江成为当时与东南亚各国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自此“海上丝绸之路”初具规模,岭南地区呈现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盛世气象。





Copyright ©www.xfrwhyjw.com

“冼夫人文化研究”政府网

技术支持:致远世纪网络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