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最权威的“冼夫人文化研究”政府网
建设全球最全面的“冼夫人文化资料库”
我一个人爬上山头,山顶平坦,有半个足球场大,据说这里是冼夫人习武之地。站在山顶眺望远处,周围都是一马平川的田野。北边的那座高山,是冼氏家族活动最频繁的地方,据说山中还有三只“俚人洞”,洞的直径约3米左右,深度却无人知晓,因为从来没谁有胆量到洞中探个究竟。这三只神秘的洞穴,也是隋代遗留下来的,按专家的说法,“俚人洞 ”是俚族人躲避外来入侵者的地方。丁村的西南面还有一座小山包,当地人称这里叫“马场”,大概是马房或牧马之地。村边有一片约20余亩的农田,叫“妈田”。俚语“妈”即汉语“婆婆”的意思。“妈田”即冼夫人名份下的田地。冼夫人故居遗址,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草丛里偶尔露出一些厚厚的瓦片,这些不显眼的隋代瓦片已有1400多年历史。要不是阅读碑上的文字,谁会想得到,这地方曾出过一个权力可与南赵王赵陀匹敌、受到三朝皇帝册封的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
今天的丁村村民没有一个是冼姓的后代,都是黄氏家族。何故?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隋唐之交,冼氏家庭倾巢迁徙海南,搬迁的原因有不同版本,一说法是冼夫人的后代犯了“抄家灭族”之罪,冼氏家族逃到海南这座孤岛上避难。另一说法,俚人有系统有组织地移入海南,始于7世纪初而盛于8世纪,最大规模的迁徙应在冯盎(冼夫人的孙辈)南征之时。在当时,冯冼氏家庭的势力在海南称“南天一柱”,除了海南岛东北部外,几乎席卷岛上的环海地带。至于哪一种说法最具有权威性,那是专家们研究的课题。不过,老家电白一带的地方方言,讲“黎话”的人居多数,与海南的“黎话”同属一个语系,“黎话”的源头,应在今时的电城山兜丁村,最起码海南及粤西地区一带的“黎话”,是从冼夫人故里丁村传播出去的。有专家推论:电白是俚人望族冼夫人的故乡,海南省的临高、儋州等地的土著多为粤西迁来的俚人,今日称山岭为黎的土著应是古代俚人的后代。
“俚人“,即东汉至五代时生存在粤西、桂东、桂南及越南北部等地区的一个民族。他们的先民是先秦时的西瓯、骆越人及汉代的乌浒、南越人。宋代出现的壮人和黎人,是俚人的后裔。冼氏家族“世为南越首领”,而冼夫人又是冼氏家族最显赫的人物之一,由此推论,今天的海南“黎人”,与冼氏家族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
小小的丁村,就像一位历史老人,枯坐在那片古老的厚土之上。冬春之交的晌午,落在荒草地上的阳光,是那么的洁白和静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