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最权威的“冼夫人文化研究”政府网
建设全球最全面的“冼夫人文化资料库”
正文:
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教真谛、传播中华文明,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鲜为人知的是,在鉴真艰难的东渡历程中,他曾受到过定居海南的北燕冯氏后人的礼遇善待。冯家之助,对促成鉴真最终的东渡成功有如雪中送炭,这一义举,后被载入日本高僧所著的《唐大和上东征传》中,青史留名,令人称叹。
01遇风暴 鉴真东渡漂流海南
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六月二十七日,鉴真和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及弟子、水手等共35人,于扬州新河出发开启了他的第五次东渡日本之旅。历经前四次的渡海失败,鉴真此次决心毕其功于一役,但无常的命运再次捉弄了他。在海上航行十余天后,一场从天而降的大风暴骤然打断了鉴真的东渡行程,受损的木帆船随浪南漂至振州(今海南三亚)附近的海面,两难之际,幸好几位运货回振州的当地商人出手相助,他们引导鉴真一行人至水南村大港登陆。
登陆时,鉴真等人随船携带的衣物、佛具和经书,全被海浪打湿,登陆后,便把东西摆放在一块坡地上晒,为纪念鉴真,今天的三亚崖城镇人将这块鉴真晒经书的坡地称为“晒经坡”。鉴真等人所晒的衣物、菩萨像、佛具和经书,多达数千件,仅衣物中的裙衫便有千件、袈裟千件、坐具千张,还有铜盂、铜碟、铜盘、珠幡等大量供佛用具。鉴真所带的佛像种类也不少,有宝像金漆泥像、菩萨五顶像等。同时还有大量的经书,如《大集经》、《华严经》、《大湿盘经》和《犬品经》等等,这些物具可供千人参加的大法会使用。
2认干亲 振州别驾冯崇债礼遇鉴真
据海南文昌市冼夫人文化学会会长冯学在介绍,鉴真在海南居住近一年半之久,受到了海南第一望族、北燕冯家的盛情款待。鉴真等人刚到振州城,振州别驾(辅助州郡长官的官员)冯崇债便亲率四百军士前往迎接。冯崇债与鉴真素昧平生,见面便“攀亲”,欲认鉴真为“干母舅”!
第一次见面就认干亲,由头何来?冯崇债说得很巧妙,借自己昨晚一梦迅速打破彼此的隔阂,拉近双方的关系,“弟子早知和尚来,昨夜梦有僧姓‘丰田’,当是债舅。此间若有姓丰田者否?”众僧回答说没人姓丰田,但是冯崇债盛情不减,在太守衙厅里为鉴真等人“设会授戒”,并迎入宅内、设斋供养。这期间,州属官员纷纷前来拜访,轮流供养众僧,“官僚参省设齐,施物盈满一室”。冯崇债还亲自掌勺做饭,供养鉴真等人,以示敬意。
最初,冯崇债准备将鉴真等人安置于大云寺,这大云寺与鉴真颇有缘,鉴真的父亲是在扬州的大云寺受戒的,鉴真自己入沙门后也编籍于大云寺,但振州大云寺当时已坏废,冯崇债出人出钱协助鉴真修缮佛殿,在鉴真的指导下,不到半年时间,振州衙门附近的宁远河畔就修筑起一座雄伟壮观,具有中州风貌的大云寺,寺成后鉴真等人方入驻。大云寺内修筑有堂塔、佛殿、讲堂、砖塔等多层次建筑物,结构精巧,布局和谐,气势雄伟,讲堂所采用的鸱尾、三层斗拱等乃唐代建筑的最新成就,殿上塑有一尊高一丈六尺的释迦牟尼佛像。鉴真临行前,将所带佛具、佛像、经典及各种物资都捐给了大云寺。
北燕国都龙城,现辽宁朝阳老城区内的北塔,原为北魏冯太后在先祖宫殿废址上所修的“思燕浮屠”(资料片)
大云寺位于今海南三亚崖城镇,是古崖州州府所在地,古崖州在相当长时期内曾是海南中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过,当年的古崖州经济远较中原落后,人口稀少,据推算,州城百姓仅在三千人左右。如此少的人口基数,却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重新壮丽的大云寺,足见以冯崇债为代表的当地官员对鉴真的鼎力支持。
鉴真在冯崇债掌控的振州生活一年有余,这段因祸得福的海南岁月,是他艰难颠沛的东渡人生中难得的清静日子。在修缮一新的大云寺,鉴真和他的弟子们为大云寺手抄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并以大云寺为讲坛,向当地民众讲授律、戒、度等佛教要义,传授有关书法、雕刻、医学、建筑、工艺美术等知识,不仅传播了佛教文化,也令深厚的中原传统文化在海南大地生根发芽。鉴真医术精深,他将中医的“望闻问切”之法教与当地人,将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倾囊相授。
在海南留居期间,鉴真关注当地的风土民情,对当地风光物产和野生植物,进行了广查博采,据鉴真记载,当时的海南风光秀美、物产丰富,奇树异果、南药香料触目皆是,如热带作物有荔枝、龙眼、椰子、菠萝、槟榔、沉香等等。负责记录的思托对其中的毕钵果、优昙钵树和楼头等珍果尤为关注,并作了极其详尽的记录。
鉴真对海南的民间的生活,尤其是农事方面也十分关注。他写道:“养蚕八度,收稻再度”,这与明代的丘浚所撰写的《南溟奇甸赋》“岁用八茧之蚕,田有数种之禾”的说法大致相符,进一步说明了唐代海南不但掌握了养蚕取丝的技能,而且还懂得种植双季稻,具有先进的农耕制度和生产技术。
结束振州之旅后,鉴真等人因东渡使命未了归心似箭,冯崇债“自备甲兵八百余人”,护送他们北上。冯家在海南势大财雄,威望甚高的冯崇债又亲自出马,沿途民众自然对鉴真等人刮目相看,一路上,“所经州县玄坛授戒,无过空者,弘扬佛律,暂无停断”,盛况空前。冯崇债护送鉴真等人一直抵达珠崖郡(今海口琼山),确保鉴真平安后,才带兵告别返程,史载,“行到崖州界,无贼,别驾乃迴去。”
此后,鉴真在海口的开元寺住了些日子,因开元寺遭火焚毁,鉴真提出修庙造寺的请求,冯崇债闻讯后,又“遗诸奴,各令进一椽,三日内一时将来,即构佛殿、讲堂、砖塔”,对鉴真的要求,无不满足。
3赠奇香 万州巨富冯若芳视鉴真如上宾
在冯崇债率兵护送鉴真等人北返的途中,行至万安州(今海南万宁地界),鉴真受到了另一名北燕皇室后人冯若芳的盛情款待。冯若芳是唐玄宗天宝(742—756)年间的万州大首领兼大奴隶主,也有一种说法,称其为海盗。《唐大和上东征传》中是这样记载鉴真的此段经历的:“经四十余日,至万州。州大首领冯若芳请往其家,三日供养。若芳每年常劫波斯舶(指古代从波斯即今伊朗到东方来的船舶)二、三艘,取物为己货,掠人为奴婢。其奴婢居处南北三日行,东西五日行,村村相次,总是若芳奴婢之(住)处也。若芳会客,常用乳头香为灯烛,一烧一百余斤。其宅后,若芳木露积如山,其余财物,亦称此焉。”
“乳头香”极其名贵,是外商赖以与中国贸易的奇货,而冯若芳却用以当火烛,会客时焚烧此香竟一烧百斤,足见其家资雄厚、富甲一方了。冯若芳敬重鉴真,送给他很多由海南特产香木制成的奇香,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带去十二种香,约六百余斤,多为冯若芳所赠。
在开元寺住了些日子,后转道前往澄迈,从海路乘船入雷州半岛,不久回到扬州。五年后,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一举成功,受到孝谦天皇和圣武太上皇的隆重礼遇,同另一位本土华严宗高僧“少僧都”良辨统领日本佛教事务,封号“传灯大法师”、尊称“大和尚”。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僧尼,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
鉴真东渡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他将佛教的精髓传播到日本,他主持营建的唐招提寺,乃日本建筑史上的瑰宝,存留了大唐佛寺建筑的神韵。他开创的“四戒坛”,是日本天台宗创立前日本佛教僧侣正式受戒的唯一场所。
鉴真东渡为当时文化相对落后的日本带去了大量的书籍文物及一批学有所长的专业人才,传播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全面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不避艰危、百折不挠,为理想的实现九死而未悔的执着信念令后人肃然起敬,在中华文明的史册上立下一座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