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最权威的“冼夫人文化研究”政府网
建设全球最全面的“冼夫人文化资料库”
"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志士写的《广东新语》卷五"石语"篇,记载有《石船铭》:
高州潘仙坡有一石船。中污,两端微起若荷华叶。长八尺有半,广四尺。又有石篙一,在云炉洞,长二丈许。相传为潘茂名真人遗物。予有《石船铭》云:
至人餐石,以刚为柔。
至人乘石,以沉为浮。
风将气御,水以神游。
芙蕖一瓣,泛泛如舟。
虚无之滓,为尔长留。
屈大均又有《后高凉曲》咏"潘仙石船":
不见仙人驾石船,鉴江秋水正连天。
石篙撑折三千丈,愁绝蓬莱路渺然。
石船经过多年风吹雨打,面目渐起变化。后被托儿所埋于地下,在建新楼时挖起破碎。现仅存一碎块,长约二尺,宽约一尺余,置于冼夫人庙门阶前。
"潘坡丹灶"和"石船苍藓",是旧"高凉八景"中的两景。历代不少骚人墨客,对石船丹灶曾留有吟咏。如明郑阜义诗:
仙家鸡犬去无存,丹灶空余火不煴。
万古灵踪何处觅,淡烟荒草暗孤村。
短棹孤帆远远开,潘仙何处问蓬莱。
如今化作沧浪石,春雨年年长绿苔。
相传潘茂名在提炼丹膏时,对炼丹之水的要求十分讲究,不用受到污染的山溪水及河水,而是要用特别清纯的龙泉水。为此,潘茂名在他的草药种植园内(即今高州城东门外的荖园村),开凿了一口水井,让它与龙山水脉相通,使井内流出的都是龙涎之泉,专门用作炼丹之用。潘茂名升仙之后,这口古井就留了下来,后人称之为"思前井",取其思念前辈之意。宋《太平寰宇记》有载:"潘真人炼丹之水,味甚香美,煎茶试之,与诸水异。力士奏取其水归朝。
传说潘茂名上东山取药,下潘坡炼丹时,烟通鉴江西岸观山上的玉井则为白烟;烟通观山稍北一里仙井岭上的金井则为黄烟。观山是潘茂名坐石船飞升处,故又名升真冈。"山旧有升真观,既圮,石香炉犹存。明太守张邦伊即其遗址建观山寺。寺右为玉泉庵,玉井在焉。泉涸井堙,久沦榛莽。崇祯二年(1629),邑人李为相睿复,构亭于其侧,以志灵迹"(见《茂名县志稿(上)》。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在观山之东建有潘仙殿以奉祀潘茂名。清高州知府蒋应泰有《观山怀潘仙诗》,雷州参将潘拱宸也有《观山怀潘仙诗》,署分巡道文星瑞:《观山有怀潘仙诗》等,均见于旧《高州府志》或旧《茂名县志》。
与观山隔江相对,有"仙易亭",亦是纪念潘仙的遗迹,今已不存。清阮元监修的《广东通志》,对仙人潘茂名也有记述。[2]
潘茂名年少时好游玩,不治家业,常觉得自己所居住的南越偏僻蛮荒, "欲瞻中国之盛",于是在西晋永嘉年间束装起行,一路往东北而去。经过新都(今浙江淳安县)石室,遇两道士对弈,于是停下观看良久,其中一道士问潘茂名:"子亦识此乎?"潘茂名回答:"入由蛇窦,出似雁行。"道士觉得茂名颇有悟性和慧根,赞其"若能修炼,可以轻举"。潘茂名当即拜道士为师,于后山学习炼丹和养生之法,一晃便是二十年。后有郭道士入山,对茂名谈起当时南北分裂、未能一统的形势,潘茂名再次萌生云游中国的意愿,于是辞别道士,背起行装来到东吴。
在建康(今南京),潘茂名听说茅山道士张玄宾 "善谈虚无,广怀道法",于是前往拜谒请教。张玄宾乃当世奇人,少时曾考取秀才,最初在河南汤阴西河拜蓟公为师,学习服食之法,后到登封少室山拜樊子明为师。樊子明向他传授了"遁变隐景"之道。张玄宾曾接受十六国时期石世龙(即石勒)之聘,辅佐他建立了后赵王朝。但是张玄宾觉得此举"虽应天数,终为乱世",于是借尸解遁回少室山(道教有尸解仙之说),后领玉帝敕命,到华阳司职雨水之官。张玄宾见潘茂名诚恳意坚,加之十分聪慧,于是向他详细解说、传授道家虚无思想和玄学理论。
潘茂名与张玄宾交往多时,已深得道教精义,于是便辞别张玄宾欲返故里。玄宾对潘茂名说:"你的家乡水患无妨,但旱灾时有,我司职雨水,可帮助你。我知道高凉一带有一山泉名龙湫,若遇大旱可于洞中祈祷,马上应验。"[1]
潘茂名回到家乡后,喜爱东山(史载为高郡主山,即今高州城东一带的群山)峰峦起伏,葱郁青翠,于是在此隐居修炼。后屡次大旱,潘茂名便带乡民往龙湫岩祈雨,果然灵验,每次都能很快就普降甘露,解除旱灾。乡民感念潘茂名恩德,把东山称为"潘山"。有官员把潘茂名事迹上奏朝廷,朝廷屡次征召潘茂名为官,他都不答应,表示愿一生在民间尽能力救治百姓疾苦。因此朝廷"赐改高兴地曰茂名,以彰功德"。
从此潘茂名便在当地习静,"朝汲泉于此山、暮洗术于鉴水,采丹田之芝,煮白石之髓,嚼瑶笋之芽、餐碧柰之蕊,勤洗伐而脱尘凡,取精华而去渣滓"终于在这里炼成大还丹和小还丹",用此神效的丹药,为粤西一带特别是高雷地方救治百姓,扑灭了瘟疫。相传潘茂名在高城西的观山修行20多年,白天上山采药,晚上治《易》明《诗》,修道炼丹。"东坡(城东镇头岭)烧火,西山观烟"的传说和"观山"之得名是由此而来的。[2]
邑单人潘江在《潘仙赋》云:"出入二语,顿悟元机、道德千言、翻为剩义、此殆凤缘,于是攀薜萝辟荆杞,丹灶烟飞、石船风起……。"这就是潘茂名研究出处方用丹灶炼丹,用石船研药救治百姓的故事,至今仍传为佳话。
明代人们喜爱道教,高州建于明代遗迹特别多,计有升真观(已圮)、玉泉庵、潘仙祠、石船丹业(已圮)、玉泉井、思乾井、清虚观(与改作室莲庵、三元宫(已拆)、域隍庙(已拆)东岳庙(已拆)、火神庙(已拆)、文昌阁(已拆)、文昌楼(在云炉)等。
除了高州城有多处地方供奉崇祀潘仙外,《茂名县志》还载:曹江甲子坡梁姓居民曾建潘仙庙纪念潘茂名,每年三月二十四日潘仙涎则隆重祭祀。高州城厢(城郊农村)也曾创立潘仙会、以重阳赴观山虔祀,饮酒登高,有辟茱萸之意。相传:"潘仙为一县之主,每年盂兰胜会,县役迎仙主其事,乃相沿日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