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frwhyjw.com

打造全球最权威的“冼夫人文化研究”政府网

建设全球最全面的“冼夫人文化资料库”

8

开拓之功 铭传于世

——王兴瑞研究专著《冼夫人与冯氏家族》述评

日期:2025-08-28     来源:茂名社科公众号    作者:何火权
分享到:
这些评价,直接亮明作者观点,对冼夫人的历史功绩,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述评,并且都是充分肯定和称赞之语,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能有这样的胆识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确实难能可贵。
      三是治学严谨,客观公正。王兴瑞为了写这本书,非常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还到实地进行社会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他治学严谨,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做到考证严密,让证据说话,而且对一些尚有争议的论题,不下最后的结论,做到客观公正,留有余地。比如对冼夫人的出生地,认为“要作出最后的定论,则尚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调查考察”;对冼夫人的存年,他虽然认为冼夫人活了91岁,也是“姑且”而定,并说,“我这样估计,并无什么实据”,明确是推测的岁数,留下了继续研究的空间。又比如在“从冼夫人一家看古代越族社会”这一章中,关于岭南地区古代社会性质问题,“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初步意见,是与第一种主张基本一致的,即认为古代越族是经过奴隶制阶段的。”讲得非常谨慎,自己的意见是“初步”的,而主张是“基本一致”,如此等等,都是一个学者治学严谨的具体体现。
       四是注解补充,释疑解惑。在行文中对引文注明出处及解释,这既是学术研究严谨的体现,也让读者了解更多信息,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如对“自吴至隋,历代高凉郡治皆不越出今阳江县境”,加注释补充,“依广东通志注释,历代高凉郡治皆不出今阳江县境;惟据李兆洛地理志韵今释,则三国吴与南朝宋之高凉郡治乃在今恩平县北”,这样补充说明,显得更合符事实。又如对“自业及融,三世为守牧”的注解,说明“守”指太守,“牧”指刺史。并指出资治通鉴的“自业至孙融,世为罗州刺史”的说法存在错误,因为“但据宋书州郡志,宋未立罗州,当无罗州刺史可言”,这些解释都是很有见地的。还有一条注释在这里还要提一下,就是关于冼夫人故里问题,王兴瑞在一条注释中说,“今年四月间,湛江专区图书馆熊夏武同志曾经告诉我,电白最近发现了一座石碑,从碑文记载,可证冼夫人为今电白人。但我迄今未获见碑文,无从引证,姑志于此,以供参考。”熊夏武作为老地下工作者,茂名县解放后第一任的副县长,又是冼夫人研究方面的专家和文化学者,而且为今高州人,他的话可信度相当高,这为冼夫人故里在今电白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线索,可供深入研究。
      穿越60余年的历史时空,作为后学者,在翻阅着王兴瑞这本研究专著时,对这位冼夫人研究的开拓者、奠基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对这样一位著述甚丰的前辈,这样一位卓有建树的历史学家,我们应对王兴瑞其人其事,特别是他这本《冼夫人与冯氏家族》要多一些宣传,永远铭记他对冼夫人研究所作的突出贡献。
作者:何火权




Copyright ©www.xfrwhyjw.com

“冼夫人文化研究”政府网

技术支持:致远世纪网络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