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最权威的“冼夫人文化研究”政府网
建设全球最全面的“冼夫人文化资料库”
3、方块字 据考究,俚人“刻木以为符契”,本无文字,但在中原文化影响下,借鉴汉字有关形、音、义规律,创造出自己的文字——一种独特的方块字。如将读音为“那”,意义为“田”的字写作“ ”,上音下义,易于记认。俚人各寨往往醵金延师,设立教馆,教授自己的方块字,官方教育则用汉字,这在唐以前已遍及桂东南,直到高州一带16。
作者单位:茂名学院高教研究室
(2001年5月冼夫人文化研讨会交流论文)
注释:
1《新编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721页,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
2刘守华主编:《文化学通论》第40-4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刘佐泉、吴建华、冯建光:《俚女、蛮妇、圣母、冼夫人》,载茂名冼夫人研究会编的《冼夫人研究》1997年第3辑。
4陈水润:《俚人文化概论》,载《炎黄风韵》2001年第2、3期合刊;覃德清:《壮族先民是“正常的儿童”——瓯骆文化类型及其历史地位比较研究》,载《学术论坛》1992年第6期。
5《隋书·地理志》第887页,中华书局1973年版。
6郑师许:《铜鼓考略》第61页,中国书店1992年版。
7白耀天:《壮族传统文化来源论》,载《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4期。
8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第58页,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
9《汉书·地理志》第1670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
10屈大均:《广东新语》第201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11姜永兴,王明坤:《儋州太古婚俗遗风探述》,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1期。
12黄君萍:《关于冼夫人若干问题的考察》,载《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
13《茂名市志》下册,第1725页,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14麦穗:《冼夫人对海南的贡献及其影响》,载《海口文史资料》1984年第1辑。
15参见潘雄的《试论古俚人后裔——加茂黎》,载《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
16参见梁庭望的《论壮族文化断裂现象》,载《广西民族研究》1988年第4期。